2026年中物院材料研究所硕士指导教师招生信息简表
发布时间:2025/09/15
来源:本站
浏览量:554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研究方向代码

研究方向名称

研究方向简介

考试科目

指导教师

070200 物理学

070205 凝聚态物理

01

强关联电子体系计算方法发展及应用研究

发展强关联电子体系计算方法,以及量子关联物质的非平衡态理论计算方法,并应用于研究强关联电子体系的磁性、超导、重费米子等新奇量子特性,以及光与物质相互作用,量子关联材料的超快动力学现象,量子关联材料的非平衡态。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1量子力学④802普通物理

卢海燕、黄理、邱睿智

02

镧系和锕系材料电子结构研究

镧系和锕系材料制备技术、基础物性和电子性质实验表征、精细电子结构理论计算和模拟研究。

谭世勇、黄理、陈秋云、邱睿智、卢海燕、朱燮刚

03

材料物理与人工智能

运用人工智能手段解决材料物理中的核心挑战,通过数据驱动的模式来预测和设计材料物性,并为理解复杂材料体系的物理问题提供新思路。

王琦、黄理

077300 材料科学与工程

077300 材料科学与工程

01

计算材料学

材料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第一性原理计算,分子动力学模拟,无机材料设计与制备,金属及合金的设计与制备,计算材料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14材料科学基础

邱睿智、乐国敏、周琳森

02

材料表面与界面

材料表面腐蚀与防护、材料相容性、能源分子表界面催化;利用现代表界面原位研究手段研究材料表界面化学行为,在原子层次上认识材料表面的构效关系;构筑和调控材料表界面微观结构,开发新型功能材料。

陈钧、朱燮刚、杨轶飞

080200机械工程

080200机械工程

01

高性能制造

围绕复杂环境长期服役关键零部件制造需求,主要研究超高精度、超光滑表面、近无缺陷等先进制造技术,弱刚性、复杂曲面、跨尺度等结构的高确定性制造技术,服役于辐射、冲击等极端环境产品的高性能制造技术。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03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

岳晓斌、陈杰、李成杰

02

智能制造

依托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基于感知、计算、决策与执行技术的协同,提升制造效率与质量。包括但不限于数字孪生关键技术、制造业数据挖掘技术、产品缺陷检测技术、产品质量追溯技术、生产工艺优化技术研究等。

陈杰、程爽

03

增材制造

增材制造装备设计与开发,增材制造工艺过程建模、检测与成型智能控制,增材制造结构设计与优化,以及增材制造材料与工艺特性研究。

刘学、苏斌、徐海燕

04

超精密加工技术与高端装备

面向特材制造的专用高端装备研发;发展复杂器件及装置的精密、柔性、安全、可靠装配方法,辐射防护提升技术及装备研发;材料与构件全区域、多尺度表征及检测方法等

岳晓斌、高博、王劲川、王文渊、张冬旭

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工学)

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

01

新型功能材料设计与制备

氢能、聚变能中氢处理材料的设计与制备;功能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应用研究;氢同位素功能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应用研究;氢同位素及氦等小分子气体与材料表界面相容性研究;金属及合金的设计与制备,包括气敏材料及器件的制备及功能研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10普通化学

寇化秦、熊仁金、郭亚昆、庞晓轩、王琦、任广坤、黄德顺、岳国宗、叶小球

02

材料表面与界面

材料表面腐蚀与防护、材料相容性;研究开发金属材料的先进表面防护技术,主要包括先进表面改性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新型涂层材料设计及制备技术研究,防护层性能评价及防护机理研究。

王晓方、陈钧、陈秋云、杨轶飞、刘学、梁传辉、胡殷、张云、尹安毅、杨昆明

03

材料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借助大数据、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计算模拟和实验研究的创新结合,挖掘材料成分-结构-性能的底层关联,实现材料性能的快速预测、逆向设计并加速发现新材料。

王琦、徐晨、程爽、徐海燕

04

材料物理与化学

氢同位素测量技术;开展缺陷检测方法研究,获得材料制备工艺与典型缺陷关联规律,指导材料的设计及制备;从事环境气氛、等离子体活性粒子与材料作用研究。

唐涛、张桂凯、徐晨、陈钧、梁传辉、金伟、叶小球

05

能源新材料与器件

压电/铁电陶瓷基能源、传感元器件等,涉及材料设计、新型制备技术、新型功能应用;新型催化剂微观结构设计及其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一维纳米纤维成分、结构设计;新型储氢材料的结构调控及吸氢机制研究;半导体材料与电子器件设计制备及性能评价。

任广坤、蔡金光、徐晨、杨丽军、王琦

06

金属及合金的设计与制备

高性能金属合金成分优化设计、增材制造成形、组织调控与性能优化研究,金属及合金的塑性加工方式对材料微观结构和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采用显微分析、原位/准原位力学加载与模拟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金属及其合金的成分、加工热处理工艺、显微组织与材料强度、塑性、韧性和疲劳等力学性能的关联。

徐海燕、周萍、刘学、胡殷、乐国敏、李晋峰、邹东利

07

材料设计理论与模拟

锕系金属及氧化物与氢氦等小分子体系相互作用研究;锕系材料表界面特性研究;超快超强外场下固体材料动力学行为研究;针对聚变能、氢能等新型能源中的氢同位素与材料相容性问题开展研究,内容涉及材料的氢脆、氦脆、新型氢同位素分离与储存材料的研制等。

唐俊、叶小球、黄理

08

辐射防护材料

辐射防护屏蔽材料、医学防护材料等设计开发,辐射增敏材料设计开发。

唐伟、于立冰

082700 核科学与技术

082702 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01

新型功能材料的设计与制备

核燃料设计与研发;新型核燃料制备及乏燃料后处理;金属及合金的结构、设计、制备与表征。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12物理化学

刘柯钊、张新建、陈长安、胡殷、寇化秦、熊仁金、徐晨、刘学、乐国敏、唐浩

02

氚科学与技术

聚变能源燃料循环与氚工厂技术;聚变堆氢氦等离子体与包层材料相互作用等。

罗文华、唐涛、陈长安、寇化秦、熊仁金、张桂凯、冯兴文、金伟、叶小球

03

氢同位素化学与工艺

氢同位素贮供、纯化、分离等材料的研制与性能研究;聚变、裂变领域中的氢同位素与材料相容性问题研究。

罗文华、唐涛、陈长安、寇华秦、张桂凯、叶小球、张光辉、梁传辉、金伟、熊仁金、岳国宗

04

核材料性能和相容性研究

核材料表面与界面、多场耦合材料腐蚀、相容性诊断技术与评估技术研究;金属材料表面高能束改性技术开发;核材料腐蚀过程及机理的的实验及理论计算模拟;核材料辐照损伤、耐腐蚀性能和力学性能相关的跨尺度计算研究。

罗文华、白彬、张新建、法涛、陈秋云、徐海燕、陈钧、胡殷、刘朋闯、朱燮刚、黄理、卢海燕、邱睿智

05

核材料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借助大数据、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计算模拟和实验研究的创新结合,挖掘核材料成分-结构-性能的底层关联,实现核材料性能的快速预测、逆向设计并加速发现新材料。

罗文华、法涛、王琦、黄理、徐海燕、徐晨

082703 核技术及应用

01

辐射探测材料、器件及装备研制

易裂变材料临界预警辐射监测技术及新型辐射探测技术与装备研发;核应急辐射监测技术及设备研发;辐射条件下高功能材料器件研发;长寿命电源装备;射线、超声无损检测技术。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02普通物理

李永明、任广坤、唐伟、徐晨、夏斌元、杨善丽、唐涛、胡殷、寇化秦、赵一英、于立冰、刘樱

02

核与辐射探测技术应用

便携式核材料核查识别技术及设备研发;长寿命电源装备;射线、超声无损检测技术

李永明、唐涛、赵一英

082704 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

01

辐射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技术研究

辐射监测与防护技术、环境化学行为及分析技术、核技术在环境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核素质谱分析方法研究;辐射在线监测仪器和设备开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02普通物理

夏斌元、杨善丽、秦震、张海玲、姜交来

02

辐射剂量监测与评价技术研究

人工智能驱动的辐射剂量、辐射防护与健康效应、辐射流行病学研究。

唐伟、于立冰、刘樱、李永明

03

放射性废物治理技术研究

新型功能材料的开发及其在核素、有机物去除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模拟放射性废液固化研究。面向氢能和核能应用的氢及氢同位素的制备、传感、分离,和同位素水处理;新型碳材料及催化材料的制备和应用;基于等离子体技术的薄膜制备及应用。

黄德顺、徐赐刚、唐伟